→以往各期

文 献 信 息 资 料

Literature Informatio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选编

           总第83       2010年第5                        20109月编印

          

本期要目:

 

★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校企合作体制实践探索

★陕西高职:依行业办学 向区域服务

★从让学校跟着企业走  到让企业追着学校跑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企共同体创新办学模式

★温州科技职院“农业流动总医院”助农民致富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摘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项职业能力助学生就业

 

 

文本框: 报 刊 网 络 信 息

北京区县动态

 


京郊农产品牌酝酿名牌化升级


京郊日报记者   高珊珊


 


近年来,在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下,京郊的农产品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快行道,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然而,品牌繁荣的背后,同类产品不同品牌的大量涌现,也分散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此,京郊不少区县如今又在酝酿着整合零散的小型合作社和农户,制定统一标准,提升小品牌价值,向名牌化升级。

“在不断‘立小’的同时抓大,推进合作社及其产品品牌化,进而名牌化,是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经路。”市经管站合作社管理科科长韩生告诉记者,随着市场开发的深入,京郊农产品的优势正在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而在这一过程中,规范化经营的合作社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基础。本市一直在倡导农户加入或成立合作社,目前,全市共有3983个正式注册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和其旗下的农产品为开拓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样的大兴西瓜、平谷大桃,瓜王、桃王的果品能比其他人的农产品多卖一两元甚至更多,这就是品牌效应。”韩生说。

“我家的樱桃能扬名京城和周边地区,靠的就是合力。”昨天,通州区西集镇的樱桃种植户江寒青,谈起去年镇里统一注册“好农夫”商标,带着大伙儿一举闯出了市场时颇有感触。今年,通州区又成立了大樱桃协会,把区内的大樱桃合作社、种植户联合起来,意欲整合更大的名牌,闯更大的市场。据了解,在本市的合作社中,有20%是具较强带动力和发展潜力的大社,其占领市场的法宝之一就是拥有名牌。

不过有关人士提醒,培育大社或名牌必须遵从市场规律。也有农业专家以法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做法为例,建议政府可通过展会、文化节等形式帮助京郊的农业企业、合作社推广品牌。另外,部分小品牌受人力等限制,无力开拓新市场,只能困于小市场中博弈,产生了无谓的内耗。对此,顺义、平谷、通州等区县,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成立同类产品协会、建立沟通全区合作社的网络平台等方式,已开始为本区培育农产品名牌,帮农民走入利润更高的高端市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01098日《京郊日报》)


 

 

怀柔创新工作室助推企业发展


京郊日报通讯员   彭亚娟


 


“成立创新工作室后,有关污水处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得到整合,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我们也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推广了创新理念和低碳节能技术,让企业和百姓都真正受益。”98日,怀柔区污水处理厂“陈志刚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陈志刚在工作室项目汇报会上颇有感触地说。据了解,目前怀柔区共有彭兴礼、陈志刚两家以职工姓名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通过技术攻关和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陈志刚创新工作室”是以怀柔区污水处理厂副厂长陈志刚命名的技术工作室,今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虽以陈志刚命名,但工作室并非只有陈志刚一人,它是一个由15位污水处理方面的专业工程师、博士教授等人才组成的专业技术创新团队。陈志刚说:“今年工作室预计完成4项创新工程,目前中水车间反冲洗水源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此项工程具备每天可以为工厂置换出5000吨污水的处理能力,可增加COD(化学需氧量)消减量700吨,这在以前凭我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怀柔区总工会和区科委联合在全区各企事业单位中,开展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创新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带动行业或专业技术人员技能素质水平得到提高;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安全生产等主题,集集体智慧,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技术发展瓶颈。创新工作室以在技术、业务方面有特长,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首席技师或员工、技术领军人物的名字命名,每年至少完成12项创新成果。区总工会和区科委将会根据工作室的创新活动开展情况给予奖励和补贴。区总工会主席付宝兰表示:“目前,怀柔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在日益增多,这些企业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全区发展创新工作室,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入新动力。”

201099日《北京日报》)


 

怀柔农民用上“农业一卡通”

京郊日报通讯员    彭亚娟

 


“现在俺们种地遇到啥难题,打个电话就能求助,特别方便。”817日,怀柔区庙城镇桃山村种植大户冯志明一边给笔者展示手中的一张小卡片,一边不住地夸。老冯的这张卡片,就是今年怀柔区农业局和种植中心联合向区内5000多位从事种养业农民发放的“服务联系卡”。从发放至今,它已经帮助当地农民解决了4000余个大小难题,被大家称为“农业一卡通”。

据了解,由于怀柔区种植、养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业人员队伍逐年增多,种植、养殖水平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的问题随之出现。今年初,区农业局及种植业服务中心分别结合本单位实际,设计“服务联系卡”样式、内容等,并陆续发放给种养农户。“服务联系卡”和平日里常用的银行卡一般大小,卡上明确注有区内农技人员的姓名、专业特长和联系电话。农民遇到困难时,只需按照自己从事的业态,拨打技术人员电话,即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电话答复或实地指导。怀柔区农业局局长姜再明告诉笔者:“上半年,我们已下派6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一人联系23户,下乡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或服务达30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技术人员和养殖户‘面对面’、‘手把手’的‘零距离’对接。”

北京日兴奶牛养殖合作社现有奶牛近300头,日常养殖中经常出现奶牛传染病、难产等情况。现在,每当遇到这些问题,合作社社长就会根据“农业一卡通”指定的联系人,找区农业局的王华香寻求帮助。王华香说:“以前,养殖户找我们都要通过局里,现在我们的手机号都在卡上,他们遇到问题直接找我,简单的我电话解决,复杂的我会尽快上门解决。”

目前,怀柔的“农业一卡通”还在继续发放中,预计年底前发放数量将超过1万张。

2010818日《京郊日报》)


 

平谷“网”罗合作社抱团闯市场

京郊日报记者   高珊珊

 


昔日带领农民集体闯市场的平谷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网”成一体,抱团儿闯市场。正在调试中的“绿谷农合之家”网站,将把全区16个乡镇的所有合作社的商品信息整合于一体,统一对外营销。

据了解,计划于本月底开通的“绿谷农合之家”网站是由平谷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和农业部信息中心共同开发建立的。今年,农业部在全国挑选了两个区县,试点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促销应用,“绿谷农合之家”是其中之一。

区农合服务中心主任陈新华告诉记者,“绿谷农合之家”网站共包括政策发布、合作社展示、技术信息服务、农产品营销、品牌塑造、宣传推介、外部市场、政府链接平台。区内所有合作社的农业生产和营销资源信息都将进入网站数据库,由网站统一调配,实现全区农产品的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品牌推介、统一对外营销,“到那时,以前平谷的各个合作社各自在市场上打拼,甚至同类合作社‘自相残杀’的现象将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合了所有力量、更有竞争力的大品牌,在全区合作社的支持下,闯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场。”

201089日《京郊日报》)


 

 


北京发展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市旅游局   安金明


 


近年来,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实施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战略,逐步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体系,不断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目前,北京的乡村旅游已基本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形成了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打造了系列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探索出了有效的营销手段,引入了形式多样的投融资模式。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北京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

“北京模式”的实践

二十多年来,北京市的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经历了自发发展(1998年以前)、数量扩张(1999-2002年)、规范发展(2003-2006年)和品质提升(自2007年至今)四个阶段。近五年来,北京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乡村旅游的“北京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分工、定位清晰、社区营销、基础完善、融资创新、标准管理。《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因其理论创新性和模式系统性、前瞻性、落地性,在业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开展了系列市(区、县)规划及专题研究。近年来,北京市旅游局等部门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10个郊区县开展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等规划;同时,完成了《北京旅游产业区域特色研究》、《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乡村旅游“北京模式”实践与应用》和《后奥运北京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一系列的乡村旅游课题研究。这些规划和专题研究结合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清醒认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明确了区、县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区域特色定位。针对乡村旅游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从2007年开始组织专家,对郊区各区(县)的旅游产业区域特色进行了细致调查、认真研究,明确了各个区县旅游特色的清晰定位。如:房山区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大兴区为“绿海甜园”,通州区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昌平区为“温泉胜地”,怀柔区为“不夜怀柔”,平谷区为“休闲绿谷”,密云县为“渔乐圈”等。这些“一区(县)一色”的定位,为乡村旅游的结构优化与品质升级确立了方向。

构建了完整的乡村旅游和农业休闲产品体系。北京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产品体系,主要是乡村景观、乡村民俗旅游村与户、乡村度假区、乡村节庆活动、农业观光园等。另外,2007年,为了提升北京乡村旅游规模、档次和品牌,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休闲农庄”、“生态渔村”、“乡村酒店”、“山水人家”、“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俗风苑”、“养生山吧”八种全新的乡村旅游业态概念。并在《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中制定出了8个北京市地方标准。

创新了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投资与融资模式。“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7年以后,北京市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投融资主体、方式和渠道各有不同,但是这一阶段北京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投融资可以归纳成一个总体模式,即“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政策集成,农民主力,企业投资,市场运作。”主要有八种模式:转移支付模式、复合投资模式、权益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社会集资模式、外商投资模式、贷款贴息模式、小额贷款模式。北京在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方面有两个特点:其一,投融资模式的类型较多;其二,政府部门联动形成政策支持。

实施了精准的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社区营销。近年来,通过运用政府公关、社区营销的模式,指导、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营销活动,将城乡社区、目的地社区、舞台社区、虚拟社区、客源社区等确定为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目标营销市场,开展系列营销活动,实现了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和乡村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之间的对接。主要体现在:1. 城乡社区、互动营销,如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城乡和谐手拉手”等形式多样的政府公关活动;2. 目的地社区、品牌营销,如举办“寻找美丽乡村”评选活动,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启动《京郊旅游手册》110万册免费发放工作;3. 虚拟社区、网络营销,如将远郊旅游景区门票采用网络方式公开免费发放给市民;4.舞台社区、节庆营销,如举办北京旅游文化节及各区举办的节庆等150多项节事活动推广北京乡村旅游。通过实施精准营销,极大地彰显了乡村旅游的宣传效应。

建立了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的结合。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的行业管理模式,先后推出了北京市行业标准及自律规范:《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村(户)评定暂行办法》、《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户)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管理公约》、《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生态休闲旅游区评定规范》和《京郊人家评定标准》等。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产业

的创新性探索

近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开展了“一沟(村)一品”创意策划,积极打造主题产品,筹划了主题鲜明的社区营销活动,开展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主题试验区”试点,酒店管理公司管理民俗村、新业态试点、创新和推广了新型业态,提升了北京乡村旅游的品牌价值,在诸多方面上都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

开展33条“一沟一品”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沟域带区的规划。截止到2009年底,已完成33条“一沟一品”乡村旅游沟域带区规划。这些沟域带区的规划对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散、小、重复建设问题,形成规模经营,构建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产业集群,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中2007年规划了海淀区的“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沟带”、房山区的“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怀柔区的“‘燕山满韵’风情大道”、密云县的“云蒙风情大道”等13个区县的13个沟域带区规划。2008年规划了昌平区“温榆河丽水温泉现代休闲旅游集聚区”、大兴区“庞安田园休闲大道”、延庆县“百里画廊乡村旅游沟域”等11个区县13个沟域带区规划。2009年完成了“怀柔区怀九河多彩休闲带”、“密云县101农耕休闲产业带”、“通州区京杭大运河北运河段休闲旅游带总体规划”等7个区县7个沟域带区规划。

开展了77个市级民俗旅游村“一村一品”的创意策划。2008年以来,针对北京市乡村旅游产品单一雷同等问题,组织规划单位,开展了市级民俗旅游村“一村一品”的创意策划,促进了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包括海淀区的“法兰西乡情·管家岭村”、丰台区的“地热温泉·南宫村”、门头沟区的“农禅合一·樱桃沟村”、房山区的“养生山吧·中英水北台村”、通州区的“宠物犬休闲文化·大邓村”、顺义区的“红色经典·焦庄户村”、昌平区的“异国风情·瓦窑村”、大兴区的“有机蔬菜大观园·留民营村”、平谷区的“边关山寨·玻璃台村”、怀柔区的“长城壁画·北沟村”、密云县的“体验古镇魅力·古北口村”和延庆县的“奶牛风情·大柏老村”等57个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2010年,又开展了20个市级民俗旅游村的“一村一品”创意策划。

持续多年开展了乡村旅游进社区活动。为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和谐城乡游”的宣传促销主题,组织城8区旅游局、街道办和相关社区以及10个郊区县旅游局,连续4年开展了“乡村旅游进社区、城乡和谐手拉手”的政府公关活动,推进乡村旅游进社区。2007年,先后举办了“怀柔旅游走进崇文”、“延庆旅游走进西城”、“房山东城手拉手”等系列推广活动。2008年,免费赠送80万册《京郊旅游手册》进入了社区,深入挖掘乡村游潜在客源;2009年,将城乡社区、网络虚拟社区、主题社区、目的地社区、客源社区等确定为目标市场,与旅行社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精准营销活动;2010年,组织汇编全市150多个乡村的节庆活动手册,免费发放城区。

进行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创建试点。2008年,根据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开展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创建试点工作,相比较现有的旅游度假区、旅游开发区、旅游试验区等,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是一种更为综合、更加先进、也更符合国家政策及北京市旅游业现状的发展模式。2008,制定和颁布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同年在丰台区南宫开展了创建试点工作,由9名专家组成的北京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评定委员会评审组通过了评审。至此,南宫成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创建试点第一区”。

北京创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启示有三:其一,完善了休闲度假设施;其二,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区协调发展;其三,创新了休闲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体制。

开展了酒店管理公司顾问管理市级旅游民俗村试点。2008年以来,北京市旅游局会同13个郊区县旅游局,组织市级民俗村与所在区县的三星级(含)以上饭店“结对子”,在实现规模经营、品牌集约化的同时,使游客在民俗村里就能够享受星级饭店服务。与此同时,还选择了天伦国际等10家酒店管理公司顾问管理大兴区梨花村、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平谷区玻璃台村、怀柔区北宅村和密云县河东村5家市级旅游村和昌平区“乡村酒店”雪雅小庄等5家新业态,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

创新和推广乡村旅游的新型业态。2007年,为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北京市旅游局经过认真总结、提炼,提出了发展新业态的创意构想,2008年会同区县旅游局进行深度调研,探索出了八种乡村旅游业态,主要有: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村、山水人家、民族风苑。2009年正式推出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8个标准。20102月,经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评定,38家乡村游接待单位入选全市首批乡村旅游新业态。

北京发展乡村旅游

与农业休闲的主要思考

尽管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和矛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缺乏市级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的产业指导意见;二是产业促进和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滞后;三是缺乏统一的国家级、市级服务质量标准;四是乡村第一产业政府投资向第三产业转移力度不够;五是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国际化水平不足。所有这些不足,还需要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乡村旅游业界再接再厉,更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若干建议》的批示精神,继续深入贯彻《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把北京建成世界城市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基于以上因素,有以下主要思考。

适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发展意见》。乡村旅游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不仅为北京市民开辟了一片乡村休闲娱乐的空间,也成为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目前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发展正处在调整优化的关键时期,既要突出解决好当前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又要更加注重政策机制的系统化和长效化。在此背景下,制定并发布《意见》确有必要,恰逢其时。《意见》应阐明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实施策略、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意见》要针对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的整体发展提出系统性的政策意见,阐明世界城市郊区发展乡村旅游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路径;要在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拓宽山区居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方面提出重要举措;要在乡村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进一步明确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目前北京市旅游局正在组织起草该意见。

及时制订并出台《北京市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综合管理办法》。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旅游局已与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合作出台了一系列乡村旅游标准,从不同侧面指导着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20104月北京市旅游局召开了20多个委办局的处级联席会议,联手推动本市乡村旅游的综合管理。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需要建立长效的乡村旅游协调机制,综合协调政府各部门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从各个方面对乡村旅游业实行全方位的行业管理。纵观全国,虽有少数省份和城市制定了乡村旅游管理办法,但都不够全面,恐难承担起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任。北京有责任汇集学界、业界的智慧,率先制定一部《北京市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综合管理办法》,为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优化提供制度保证,为全国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目前北京市旅游局正在组织专家研究该办法。

建立北京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产业规模数据库系统。制定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出台各项政策,科学制订发展战略,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全面掌握当前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数据,需要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普查。同时由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规模普查覆盖面和牵涉面广,还需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的统计体系、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提高乡村旅游的科学统计水平。建立一个城市的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产业规模数据库系统,在全国无疑是一项首创性工作,难度很大,但意义也很大。目前,北京市旅游局在怀柔开展普查试点,建议在试点完成后由市旅游局、市统计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普查工作小组,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乡村旅游数据调查方法和预测方法模式及数据库系统。

尽快制定《北京市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当前,乡村旅游的游客体验多了,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制定《北京市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规范》的要求越来越紧迫。尽管北京市近几年出台了多部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评定标准和规范之类,但多是针对某一方面的,既不够系统,覆盖范围也不够全面,个别地方要求也不尽一致。通过乡村旅游管理实践逐渐认识到,必须重点从环境、交通、公共设施、旅游住宿(农家旅馆)、餐饮服务(农家饭菜)、旅游购物、旅游安全和行业管理8个方面规范乡村旅游。所以亟待对现有的标准规范进行整合、提升,使之凝练成一部要求明确、标准一致、涉及全面和有权威性的标准规范类文件,为保证北京市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保驾护航。目前,北京市旅游局已经完成《京郊人家》等标准的起草、评审,正在报审中。

完善结构合理的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产品体系。近几年,北京乡村旅游业界通过不懈努力,在“农家乐”基础上,开发、培养了一系列差异化、有特色、受到游客喜爱的乡村旅游产品,包括乡村景观、民俗旅游村(户)、休闲度假区、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节庆类旅游产品。另外,从2008年开始,创新了乡村旅游的八种新型业态产品(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村、山水人家、民族风苑),构建了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产品体系。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并借鉴世界城市的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产品的发展模式,还要及时总结推行郊区正在涌现出的一批新的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产品。目前,北京市旅游局正在调研汽车营地、葡萄酒庄、生态小屋、创意农业、新业态集聚区、京郊人家等业态。

主动适应乡村旅游产品购买方式的变化,完善公共设施。近年来,到北京郊区的自驾车旅游者和徒步旅游者呈迅猛增长趋势。事实上,不少自助旅游者仍然需要管理部门提供公共旅游服务,只是所要求的服务范围和内容有所变化。目前在昌平、大兴、怀柔、密云等区县大力建设了几十家旅游咨询站,为北京市民开展京郊自助游提供了权威性的便捷服务,成效显著。然而,目前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仍然不能满足自助旅游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应由多部门联合提供综合配套的交通网络、旅游咨询、路标指示、停车场、加油站、汽车维修以及紧急救援服务集散分中心等。同时乡村旅游网实用的自助旅游信息,交通和路况信息的及时发布离自助旅游者的期望尚有差距,在提供的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尚需深化和拓展。另外,乡村旅游管理部门和业界对自助旅游者的安全和权益保障乏力。这些影响自助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应予解决。公共旅游服务设施也应予完善。

鼓励中介组织参与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的产品营销。乡村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积极有效的产品营销。目前,旅行社在乡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充分发挥好旅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协调、媒介等作用,在政策措施、奖励经费、产品营销、行业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还要鼓励旅行社增加北京乡村旅游线路推介专柜,实现乡村旅游产品营销的常态化机制;鼓励旅行社和各种网上新型中介机构,提供便捷的预订服务;鼓励旅行社设计并提供针对不同人群的乡村旅游团队旅游活动;旅行社还可以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大型单位的工会、学生会及社会等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的宣传实现乡村旅游客源的倍增计划。

在生态涵养区开展“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实验区”试点。在生态涵养区开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实验区”试点,能够巩固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建设成果,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的、高端的、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服务园区。因此,应积极推进,高起点、高质量地在全市7个生态涵养发展区设立若干5-10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实验区”,充分把握生态休闲理念,将其打造为一流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此项试点工作,对于进一步发展生态友好型的休闲度假与旅游产业,按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探索创新管理与经营体制,加快实现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乡村沟域带区应建设成以乡村旅游和农业休闲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沟域经济”是北京近年创新的一种崭新的山区发展模式,市农委做了大量工作。与此同时,这一模式还应该结合市旅游局开展的33条“一沟一品”沟域带区的规划共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根据近年来沟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昭示,沟域带区经济的产业布局应该建设成以乡村旅游和农业休闲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和集聚。其理由有二点:第一,沟域带区都具有很丰富的生态产业资源。有旅游景点、旅游度假区、农业观光园、民俗接待村、民俗旅游接待户,其发展潜力巨大而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第二,发展沟域带区经济能够搭建一个融合多种生产要素的发展平台。沟域带区资源分布状况和特点决定了实现旅游与农业及服务业一体化发展是发展沟域带区经济的必然选择,可以形成规模的乡村景区、度假区、农业观光园区、乡村娱乐区、旅游用品加工区、农产业加工区等一、二、三产业集聚和集群。

提高北京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国际化水平。按照世界城市的标准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北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其中就包括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国际化水平。一方面北京的乡村旅游业要为喜爱乡村旅游的驻京外国人和海外游客提供游憩休闲、观光度假的空间;另一方面北京乡村旅游业接受国际转移,需要行业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放松乡村旅游的市场管制,服务标准和规则与国际接轨,融入乡村旅游国际组织;同时北京要向乡村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学习,引进、移植、吸收先进经验,提高京郊乡村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乡村旅游国际化是一项乡村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客源市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交通设施、乡村建设、旅游软环境、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国际化。实现北京乡村旅游国际化要有全方位的战略应对和对策措施。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精心构建吸引外国游客的高品位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建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品质的高端乡村旅游产品和一批旅游集散特色镇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聚集区。第二,全力推行立体化的乡村旅游国际营销模式。加大京郊乡村社区国际营销力度,注重常驻北京的外国人的精准营销,形成国际网络营销。第三,努力营造有利于乡村旅游国际化的软环境。加强对乡村旅游涉外从业人员的外语和涉外礼仪培训,促进北京乡村旅游的各项标准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服务水平。第四,积极推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国际化。发挥协会促进乡村旅游国际化的作用,瞄准国际一流,制定乡村旅游标准及规范。

2010年是北京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发展的关键一年,是北京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品质提升的重要一年。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家旅游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发展的指示精神,将产业升级改造和品质提升作为2010年度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发展重点。通过充分挖掘郊区旅游资源潜力,对现有产品存量进行升级改造,大力扶持新型旅游业态,丰富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活动内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规模和档次,促进城乡旅游与农业休闲产业协调发展,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及世界一流的旅游城市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089《京郊日报》)


 

教育

 

刘延东:与世界一流相比

中国教育质量存较大差距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近日强调指出,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的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上作如上表述。

刘延东指出,当前,中国有2600多所高校,学生总规模达2980万人,每年毕业生60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样的成绩是有目共睹、举世瞩目的,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但是也要看到,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的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要在以下九个方面下大力气推进。

一要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使命。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要在政策导向、资源分配、评价考核、投入保障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一要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二要转变教育观念。三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二要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标志。科研水平的高低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之一,必须充分发挥智力密集、学科综合交叉和国际学术交流广泛的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更大责任。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重视培育创新能力,完善科研评价机制。

三要始终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又面临着产业升级、体制转轨和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迫切要求高校在服务社会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一要成为新兴产业的促进者。二要成为区域发展的助推器。三要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者。四要成为国家和区域高水平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四要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今后10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提高质量。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质量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有的学校质量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摆上应有位置,没有转化为具体措施;有的还没有把握规律,缺乏有效抓手和有力保障。同时,在质量标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

五要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战略举措。现在有的高校学科建设面铺得太宽,对热门专业一哄而上;有的学科建设脱离实际,影响学生就业。无论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大学都应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优势学科,国家对高校支持的重点也要转向支持学科和专业建设上来。要完善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构建合理的层次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六要始终把师资队伍作为基本依托。一些学校不重视教学,一些教授不用心教学,一个重要原因是科研项目和经费在教师职务晋升和收入分配中占比过大。要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纳入教师职务评聘办法,教授给本科生教学要成为高校的一项基本制度。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和创新团队为重点。

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当前,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促进质量提升,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创新管理体制,形成新型的政府与高校关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新型的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形成新型的高校内部治理关系。

八要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有效途径。要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思想、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要鼓励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要创新合作办学的形式;加强以学生为重点的人文交流;加强对国际问题的研究。

九要始终把大学文化作为深厚土壤。大学里也产生了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风,培育境界高尚、底蕴深厚的大学文化刻不容缓。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校风学风建设为抓手,对学术不诚信要采取“零容忍”政策,规范学术管理,健全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切实净化学术风气。

(转载于光明网,http://edu.gmw.cn/2010-09/14/content_1254292.htm。刊发时间:2010914日,中国新闻网)


 

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推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科学时报通讯员  戴世勇  杨绍琼

 


“当200多张笑脸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时,真的让我太感动了!”一提起不久前参加的一次晚会,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高建红老师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按照教学计划,老师在该校机械学院所承担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任务,到本学期就全部结束了。“可是许多同学在我的网络教学平台上留言,说希望在课程结束前,能够跟我一起开一个Party,为两年来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高建红老师说。就在这次晚会上,老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就是一张汇集了她所授7个班级200多位同学笑脸的巨幅照片。

高建红老师所说的网络教学平台就是该校为配合课堂教学,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精心打造的一个让师生教与学互动的数字化交流平台。据扬州大学教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为适应教育部“质量工程”对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提出的要求,本着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师生互动与交流,增加教师在教书育人上的投入,推进研究性教学的目的,从2007年开始启动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计划,并引进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网络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培训,通过每年评选优秀网络课程等活动,鼓励教师提高网络资源建设的质量。

如今全校已有3729门课程进入网络教学平台,每学期有1000余门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正常的辅助教学活动,近两年累计访问人次达到7800多万。如该校“大学物理”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配合物理实验网上预约、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网上实验预习平台。同时,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选择实验课题,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在平台上讨论相关问题,课外时间进实验室自主实验,学生经过选题、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研讨、撰写课程论文和论文答辩等教学环节,感受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得到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学会综合思维,提高了实践与创新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从2007年开始,采用“基于网络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借助于该网络平台,学生每周自主学习时间可达到4课时以上,进行视听说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学校在取消了全国四级英语考试成绩与学位挂钩的政策后,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热情不降反增,学习成绩不降反升,2009年一年级四级英语合格率高达83.7%。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果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2008年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在扬州大学不仅仅是大学英语课程,还有13门课程通过“平台”的建设提升了内涵,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其数量居地方高校前列。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不仅在资源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推动了研究性教学的开展。许多教师和学生也从初期的课程讲义的交流,发展到在平台上作业的提交与批改、在线测试、在线讨论与答疑以及研究性教学等形式。主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石文山老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展研究教学探索,通过平台建立学习小组,利用平台发布小组研究的主题信息、探究公告、探究计划,建立资料共享站,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成果网上展示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他的经验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引起强烈反响。

在不久前召开的第14届全国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论坛上,该校经济学院的孔建成老师应邀作了专题发言,不仅就自己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讲授“保险学”课程的经验进行了介绍,也将自己利用平台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尝试作了大会交流,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会议的特别推荐。

“网络教学平台拓展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扬州大学校长郭荣说。

201097日《科学时报》)



 

职业教育动态

 

教育部召开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

中国教育报记者   时晓玲  朱振岳

    


为期两天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今天在浙江杭州闭幕。会议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在未来十年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职院校。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是在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背景下召开的。陈希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中央领导多次到全国各地视察职业教育并作了重要指示。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充分认识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后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提升,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陈希指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要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多样化继续教育,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

陈希强调,下一步高职教育要紧紧围绕科学把握办学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办学基础能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五个方面推进改革与发展。“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按照统筹规划、先行试点、动态调整的原则,逐步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二期工程、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和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与改革试点,以政策引导、项目激励等多种方式,调动各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持续改革与建设,努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陈希要求,各地要切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合资源,统筹布局,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尝试,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率先取得突破。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支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发挥人才高地和技术研发中心的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部分地方、行业和高职院校代表作了大会交流。会议还对《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了意见。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考察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及相关合作企业。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地市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10915日《中国教育报》)


 

我国新一轮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已确定

                             中国教育报记者  时晓玲

    


91314日,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在杭州召开。这是一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全面部署未来10年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发展战略及发展任务而专门召开的一次全国性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10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数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其中“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独招生考试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超过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提供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据统计,目前,95%的地级市有高职院校,这种布局和高职本身的特性,使得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科教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在本次会上强调,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10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要通过改革,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的提升,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本次会议明确提出,下一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多样化继续教育,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

会议指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通过税收优惠、企业办学成本列支,安全责任分担等政策措施,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会议明确提出,要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建高等职业院校,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鼓励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建立董事会、理事会,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陈希在会上强调,高职教育要紧紧围绕科学把握办学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办学基础能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五个方面推进改革与发展。

据了解,整个“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按照统筹规划、先行试点、动态调整的原则,逐步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二期工程、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和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与改革试点,以政策引导、项目激励等多种方式,调动各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持续改革与建设,努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毋庸置疑,这是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所作的一次重要的动员部署会,也是一次充满改革与创新活力,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积极合作互动的大会。记者注意到,本次会议除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参加之外,还有30多个部委、行业、企业和20多个省市政府领导出席,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凸显校企合作,强调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校主体、企业参与的重要特征。

2010920日《中国教育报》)


 

高职教育:“软件”需要“硬”建设才能强大

                             光明日报记者  朱振国

    


913,教育部在杭州举办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这个会议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改革与发展’,这是高职教育的第一次工作会,希望能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一缕清风。”这是一位参加会议的校长对记者谈到的感受,对于高职下一轮的建设也充满着期待。

今年是高职发展的整整第30个年头。2009年,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200多所,在校生数达964.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一项统计显示,仅最近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效不可小觑。一位示范高职的校长对记者说:“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前一阶段做大发展方面没有悬疑,关键是在下一轮建设中如何做强、做精。”

现状:学校与行业、企业初步双赢

“交通运输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张延华在会上介绍说,目前,全国有33所交通高等职业院校在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的调查显示,交通工程建设一线的项目经理和汽车维修业的技术经理60%来源于交通职业院校。为此交通部提出“宁可少修一段路,少建一个深水码头,也要拿钱出来办教育”。

江苏省把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强省作为目标。作为经济大省,在发展高职教育上,江苏也显得“财大”、“气粗”:

所谓“财大”就是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对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配套资金达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3倍以上,每所省级示范院校投入1000万专项经费,为32所省属高职院校化解债务41亿元等等;所谓“气粗”就是借助江苏职业教育发端于民族工业的的传统,继承并光大上世纪初黄炎培先生提出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理念,以及张謇先生提出“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理念。

“铁路修到哪里,合作就延伸到哪里”,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经济师扈振衣的说法一点不夸张。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企业在2010年“世界企业500强”排名第133位,“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8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企业。近年来,随着中国铁建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人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施工生产第一线,急需“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懂商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此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铁建共同实施“六同”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急需人才,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组织科技攻关,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共同拓宽就业渠道,共同建立保障机制。中国铁建全过程参与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一大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教师:做强做精的“软肋”

高职教育的成就用“瑕不掩瑜”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但是半壁江山的取得难掩再次发展的尴尬。有专家说,高职做强做精固然需要硬件建设的加强,但是软件建设不容忽视。更有学者提出:高职“硬件”发展需要“软”建设,“软件”需要“硬”建设。

困扰高职发展的因素很多,体制建设、内涵发展都是主要内容,质量、结构、特色更是新一轮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具体来看新一轮建设的软肋依旧是学校的“灵魂”——教师队伍建设。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表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09年)》显示,目前高职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高职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双师”素质教师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2009年,高职专任教师占本专科专任教师总数的30.5%,而同期高职教育在校生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38.2%,如果考虑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学条件特别是教学、指导教师的更高要求,高职目前的专任教师数量仍很紧张。

在教师构成上,“双师型”教师数量更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而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29.9%的比例距此相去甚远。

——多数地方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不适应高职发展要求。目前,除少数地方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定大多与普通高校一起,遵循同样的职称系列,造成高职教师职称评聘的导向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相背离。

——体制限制,“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不畅,尤其对于大企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说,学校工作虽然稳定,但待遇相对不高,难具真正吸引力。

——制度真空,高职教师入职标准与“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缺失。目前,我国只对普通教育的教师初步建立起了教师资格的制度和要求,缺乏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

为此,有专家建议,应按照学校规模重新核定专任教师编制、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入职标准、制定专门针对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和体系、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以及健全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建立兼职专业教师的兼薪制度。

据悉,不少地区开始探索新一轮建设的步伐。浙江省宁波市除了提高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专项经费投入、积极化解高校债务外,注重创新,鼓励高职特色发展,打造高职教育的精品。使高职院校办学观念主动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变学校、企业两张皮为一张皮,实现学生和工人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2010914日《光明日报》)


 

北京:8所高职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首招440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今年秋季,北京8所高职院校将从大一新生中选拔440人进入IHK职业资格证书班学习。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职此次获批的1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在学校原有专业基础上开设一个证书班,引进德国工商业联合会推出的IHK职业资格证书。

该项目从今年起至2012年每年招生一届,学制为三年半。项目招生纳入国家统招计划,学生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后,学院颁发普通高职毕业证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德国方面将帮助8所高职培训教师。8所高职负责组织教学,德方组织最终考试。

2010830日《北京考试报》)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校企合作体制实践探索

    中国教育报记者    钟伟 

 


不久前,亚洲最大的注塑机生产企业——海天集团精工公司的总工程师田哲,因为作为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现场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产学研合作贡献奖。和田哲一起获奖的还有其他11位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推进产学合作、引入社会和企业资源的行业及企业界人士。专门为行业及企业界人士设立产学研合作贡献奖,这在高职院校还不多见。

近年来,宁职院通过创新董事会管理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制度、政校共建数字科技园产学研基地等,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的“现代高职教育宁波北仑模式”。

政府通过董事会有效管理学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本身就是办学体制创新的结果。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作为浙江省最早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宁职院在成立之初就颇为引人注目。20008月,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宁职院董事会正式成立,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总工会、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及一些社会名流,被吸纳到创建宁职院的队伍中来。

“政府通过董事会实行对学校的有效管理,董事长由市政府任命,院长由市政府提名、董事会聘任。如果不是这样的创新体制,我们单靠政府财政投入,短时间内很难取得大的发展。”宁职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苏志刚如是说。

根据章程,宁职院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筹措学院发展所需的建设资金;决定学院发展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对学院进行宏观管理。章程对董事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宁波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教育局共同负责筹措学院的建设资金;开发区还要承担推荐合作办学企业、招商引资时推介学校等责任;市总工会负责指导学院开展职工培训工作;企业董事主要参与制定系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提供奖学金,接纳优秀毕业生就业等。

在创建学院的过程中,新的办学体制显示出其优越性和活力。董事会管理体制使宁职院建设实现了多元投资,确保了办学经费。董事会成立以来,宁波市教育局与开发区按11比例,共投入2亿多元用于学院建设,同时学院自筹资金1.5亿元、企业投入1500万元用于学院建设;宁波市政府配套投入6000万元用于学院的国家示范建设;学院新图书馆建设将由开发区出资1.5亿元、市政府出资1亿元共同建设。

校企深度合作建实践教学基地

在宁职院校区的东北角有一幢由企业投资兴建的大楼——海天大楼,宁波海天集团出资1000多万元建设大楼,并添置了价值600多万元的机床设备,还派出20多位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学院机电系的课程开发、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过程设计等工作。

据介绍,这种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育人模式已在宁职院所有专业全面推开。在建校初期,宁职院就依托宁波开发区的产业优势,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开发区政府也积极为学院争取区域企业的支持,目前参与学院合作办学的企业达到500多家。学院各专业通过引厂入校、引设备入校、企业提供场地等方式,建设了集教学、实习、实训和生产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践教学管理平台。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宁波华祐微电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基地,建立起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波峰焊流水生产线、SMT自动贴片生产线和手工贴片生产线。该专业还与上海GE公司全面合作,企业提供自动控制系统设备价值达1950万元。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和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与宁波通达机械电器有限公司全面合作,共同开发自动液压机床,企业提供了价值超过100万元的自动液压机床用于数控机床机械调试、液压调试、PLC控制系统开发以及维修等教学实践,使教师科研、学生培养、商品生产融为一体。

企业入驻学院科技园享优惠政策

2008年,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信息产业局、中科院华建集团和学院四方共同合作,依托学院西校区成立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

数字科技园出台政策,鼓励区内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为专业教师挂职提供岗位和技术指导的;积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明显的;积极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进行实训和毕业设计指导的;每年给毕业生提供23个就业岗位的;对学生创业进行扶持指导效果明显的,等等,都可享受较大幅度的税收优惠。”据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沈瑞云介绍,园区还规定重点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学校所属研究机构等入驻园区,可享受优惠政策。在政府政策引导下,目前数字科技园已引进132家企业以及4个高校和企业研发机构。

数字科技园另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服务。数字科技园以建设国内一流IT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为目标,重点发展物流信息化产业、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及大学生创业园。据了解,数字科技园运行近两年来,为开发区软件信息业、服务外包业、物流信息化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北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基地于2009年落户园区,基地引进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公司、教育培训服务公司和管理顾问咨询企业,建立北仑人才市场数字科技园分市场,成为北仑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的集散地。同时,为了集聚国内外重点大学、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的资源,学院还成立了北仑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教授挂职任企业总工程师总经理

宁波甬华树脂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种牌号石油树脂的企业,2005年被宁波恒河实业集团收购。恒河实业集团首次涉足化工领域,技术人才短缺。该集团与宁职院化工研究所开展深层次合作,成立了以化工系主任、国家名师孙向东博士为组长的课题组,双方决定共同成立化工研究所,开展石油树脂研究工作。合作后,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合作双方共同研制的道路标线涂料专用C5石油树脂,目前已经累计实现销售1.5亿余元。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校企互惠共赢,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们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学院模具系系主任俞岳平教授长期在宁波敏实集团挂职担任总工程师、总经理等职,他带领开发团队开发成功广州本田98款亮面后三角,为国家节约外汇500万美元,为公司创造利润900万元。

宁职院各个系、各个专业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区域内企业开展技术咨询、高端培训、产品研发等服务,使学院实现了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与地方政府需要的有机结合,并成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一张靓丽名片。

其实,宁职院服务的半径不仅局限于宁波及北仑地区,还向全国辐射,如对新疆、甘肃、贵州等西部地区实施智力扶贫,因工作出色,20093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宁职院挂牌设立“国务院扶贫办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这是国务院扶贫办首次在东部发达省市批准设立国家级扶贫培训基地。此外,宁职院已连续4次承办了国家商务部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外培训项目,学院的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则面向全国所有省份的高职院校教师开展了课程和教学法方面的培训。

 2010915《中国教育报》)


 

职业教育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陕西高职:依行业办学 向区域服务

    张宁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显然,职业教育已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而上升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正在与地方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更加密切地联系到一起。

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主办,本报(人民政协报)与江苏省政协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职业教育振兴论坛”将于10月中旬开幕,论坛将邀集社会各方深度研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即日起,本刊特别推出“职业教育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持续关注各地可资借鉴的实践探索。

背景

近年来,陕西省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作为该省重点发展产业,而高等职业教育在如上产业布局的大背景中,与产业紧密结合,获得快速发展。陕西省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国家农业示范区、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陕北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等5个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指导高职院校根据特色产业要素,组建了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15个特色鲜明的职教集团,要求高职教育瞄准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加快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各高职院校按照“贴近行业、围绕专业、面向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的“季节分段、工学结合”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的“工学四合”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很大程度突破了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禁锢。专家认为,陕西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借鉴意义。

“在辣椒开花的季节,带学生到田野里、农场中教授辣椒培育技术,显然比坐在教室里按照课程表的顺序教学更有效果。”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陕西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了“季节分段,工学结合”的农技人才培养模式,按季节不同开设不同的课程,并把学生的学习和农场工作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间,涉农专业的学子就完成了一门课程。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方光华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自豪:“不仅学懂了知识,并且已经学会了应用所学知识开展农机工作。书本上的知识放到田野里就活了。”

一所高职院校的“农科教”结合之路

位于我国西部半干旱地带的陕西省,地貌差异巨大,陕南属秦巴山区,陕中属关中平原,陕北则是旱塬地貌,不同区域承载了不同形态的农业经济,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既要面向不同地区招生,更要面向不同农业经济形态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1984年,从陕西渭北旱塬的国家级贫困县——彬县小章镇开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走上了农技人才培养与区域农业特色相结合的探索。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农业科学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结合当地的小麦种植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培养自己的学生,也常年不间断选派专业教师蹲点研究,并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将“小麦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旱地烤烟配套栽培技术推广”等49个旱地农业研究和推广项目集中在该基地实施,大力推广“农科教结合”,也让这方干旱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起来,让这里的老百姓也逐渐富裕起来。据统计,基地所在地小章镇农业总产值已由2001年的4411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8480万元,增幅远高于周边其他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674元增加到2008年的2760元。

在小章镇的探索让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积累了产学研结合的经验,1988年,他们又在林木茂盛的秦巴山区的凤县平木乡建立了“林科教”示范基地。并为当地规划设计了“河谷粮油,丘陵果药,浅山牧菌,深山林木”农林产业综合开发模式,让平木镇林特产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40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1760万元。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朝晖说,“我们的探索印证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巨大潜力。”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现代农业企业的合作也在加强,并于20074月和陕西德耳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该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副教授刘文国向该公司转让的果树、蔬菜大田作物叶面肥生产技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该公司的生产水平,而刘本人则被该企业聘请为生产顾问。另外,该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园艺技术专业300多名学生获得了到该企业参加实习的机会,从2008年至今,已有30多名学生到该企业正式就业。作为农业部定点生产企业的山东省潍坊乐多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也千里迢迢赶来,向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伸出橄榄枝,双方于2008年年底签订了“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协议书”。据了解,当年到该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26名学生中有23名被正式录用,郑亚丽等几名同学还晋升为部门主管。为了深化合作,校企双方还共同组建了“乐多收班”,按照教学要求和企业特殊要求进行订单培养。

行业、学校、社会间的“教育联盟”

去年9月,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涵盖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等领域29个成员单位,集团希望成员单位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双方资源、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以逐渐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产业与教育的融通与协同发展。其后不到1年,由陕西省内19所涉农职业院校和55家企业组建的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该集团希望借助政府、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各方力量,优化、整合、共享师资、科研成果、实验实训基地等资源,培养服务“三农”的技能型人才,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其发展路径与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有异曲同工之处。另据介绍,在陕西省,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建设的职业教育集团已有15个之多。

陕西省77所高等院校中,有38所是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办职业教育?陕西省的路子是办有行业背景的高职教育。”方光华介绍,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以现代农业为行业背景,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找到了一条依赖高科技的发展路子。另外,航天工业、以轨道铁路行业为背景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西安市的大飞机制造业,汉中市的运输机制造业,咸阳市的飞机装备制造业都是当地的重大工业项目,而相关航空航天领域的职业技术学校,正是这些行业中机械配件制造的专业技术工人的摇篮。”

陕西省希望在行业、学校和社会之间建成一种“教育联盟”,“走出教育看教育,走出教育办教育,职业教育会更加良性发展。”方光华说。

201091日《人民政协报》)


 

从让学校跟着企业走 到让企业追着学校跑

    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俞仲文 

 


十多年前,笔者在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时就提出:深圳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我们的专业就办到哪里;我们的眼球要盯着市长的眼球转,我们的心脏要跟着市场的脉搏跳。那是因为我们深知,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一所新型的高等学府,必须打开自己的围墙,对深圳社会经济的现实要求作出十分快速的反应,这样才能适应产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2004年之后,我们又提出:学院不仅要跟着社会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领着社会跑。那是因为我们在深圳动漫产业还未成气候的时候就筹办了动漫专业,等到深圳提出建立“设计之都、动漫之都”时,学院就已经有动漫专业的毕业生了。 

这两种提法实际上反映了我国高职院校主动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主战场螺旋式上升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和理念。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是必须经过的历练;而后一阶段则是前一阶段的升华,是作为大学最重要的社会功能的体现。无独有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老校长,也是风靡于世的“教学工厂”的创始人林靖东先生,最近在总结新加坡为何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一的原因以及南洋理工学院成功的秘诀时,他说了两条极其精辟的意见:一是新加坡时时处处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字;二是南洋理工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主张“时时创新,事事创新,处处创新,人人创新”。其秘诀是:“要从‘让学校跟着社会走’,转变成‘让企业追着学校跑’。”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首创的“教学工厂”模式,实际上是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改进版,但是更加适合了以华人社会为主体的社会生态环境。笔者曾经仔细参观过南洋理工学院技术研发的成果展,从精密模具之类的机电产品到人体医疗工程产品,从电子软件产品到国防技术项目,林林总总地摆满了整整一个展厅。例如110汽车报警器,这是他们八九年前的产品;地铁的自动检票机也是多年前就开发出来了;还有分辨率极高的视频产品。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已经被企业采用的产品都是教师和在校学生同企业一起在“教学工厂”中研制出来的。 

这些产品之所以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该校的教师并不讲究高学历、高职称,而是强调有无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是强调有无出色的企业研发工作的经历;二是该校的学生在三年学习中,一直伴随他们的是单元项目制作、课程项目制作、学期项目制作、毕业综合项目制作等等,这些制作项目大都是“真题真做”的硬任务。因此,学生大都具有极强的创新制作能力。项目完成后,产业化的任务交给企业去做,而学校又去承担新的合作研究项目。如此循环,使得南洋理工学院倒逼着大批企业追着学校跑。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是因为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到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以及国内产业和企业日益全球化为标志的新时代。教育部有关文件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笔者认为:所谓“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绝不是仅仅指操作技能型人才,而是指具有专业知识、具备一定技术运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谓“高素质”是指除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之外,特别需要有很强的创新和创业能力。高职院校要应对这些新情况,完成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就必须实现从“跟着社会走”到“领着社会跑”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拓宽视野,努力增设涉及新兴产业的新专业和新课程。例如要增设云计算技术与管理专业,以应对未来社会网络化和网络化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按专业增设低碳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的课程,将低碳环保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落实到专业;增设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专业或课程,将新型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以及新能源的应用技术落到实处;增设数字化制造、精密制造、微型制造方面的专业或课程,抢占新型制造产业链的高端;增设涉及高端服务业的专业,满足社会产业高度服务化趋势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设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新兴课程,让高新技术来武装传统行业;增设涉农、支农和惠农专业或课程,为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生产企业服务等等。只有从满足未来需求出发适度超前设置专业或课程,才能使企业行业追着学校走。 

二是要面向企业职工或社会开办大量的培训班,努力使学校成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推广中心。要尽力利用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优势,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技术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专题培训,使学校变成名副其实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职工的培训学校。 

三是要充分发挥各校技术研发中心的作用,走与企业合作研发的道路,全心全意为企业做“嫁衣裳”。有条件的院校应当设立技术成果孵化中心,用非常优惠的条件来吸引研发人才,以创造更多的技术源。开发成功后再鼓励他们返回社会和企业。尤其要重视有重大影响力的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档次和水平。 

四是要大规模地改造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引进创新教育的理念,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师;不但当“演员”还要当“导演”。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采用单元、课程、学期及毕业项目制作等形式,进行“真题真做”、“假题真做”或“真题假做”的项目式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让绝大多数学生成为社会最活跃的创新源。

2010830日《中国青年报》)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企共同体创新办学模式

    中国教育报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周小海 

 


在杭州美仑美奂服饰有限公司工作不到一年的达利女装学院毕业生朱慕芳如今的月薪已达5000多元。“刚毕业在公司做实习生的时候就拿到了2000元的月工资。”朱慕芳自豪地告诉记者。

“要让学生有尊严而体面地去就业,有尊严就是学有所用,体面就是就业可选。”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叶鉴铭说,“高职院校只有走特色发展道路,引入企业‘大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出‘不可替代’的人才。”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创新实践“校企共同体”建设,找到了一条高职教育“不可替代”人才培养特色之路。

一幢教学楼的“转型升级”

——“敲墙运动”推倒了砖墙,也推倒了“心墙”

这是一幢什么样的教学楼?走廊两边是一间间高墙隔立的标准教室。“上午有三分之一的教室空着,下午有三分之二的教室空着”,这是两年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几次教学检查后得出的结论。

“像我们这类学校,学机械的学生,就要在机器上边操作边学;学服装的学生,就要会制作各式衣服。这堵墙必须敲掉。”20087月的一天,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会议上,叶鉴铭毅然作出了决定。促使他采取这一断然措施的原因,是因为他始终认为,高职教育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应有其自身独特的培养目标、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和评价手段。

2008830,第一个榔头就砸向了刚建不到一年的崭新教学楼,整个楼层的一个个标准教室被打穿,“敲墙运动”由此在杭职院展开。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榔头引发舆论大哗,许多教师甚至背后说学校领导是“败家子”,“以后我们在哪里上课?怎么上课啊?”“敲墙运动”迎来的是师生们不解甚至怀疑的目光。

没想到,922日,前来调研的杭州市市长蔡奇说:“这样做很对,高职院校的确不需要这么多普通教室”。

当最先被敲掉的一号实验楼改成“友嘉机电学院”时,一台台崭新的数控机床被搬进了整个打通的楼层。“那些设备是友嘉集团运来的,价值1400多万元,企业还派来11位实训老师,以后学生就在这里操作、上课了。”此时,不论老师还是学生的脸上都少了一丝疑惑,多了几分欣喜。

紧接着,原艺术系所在的大楼也被改成达利女装学院。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学院敲掉了2万多平方米的教室,建成了一个个摆放着整齐机器的实训车间、教学工厂。

如今,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们终于理解:当初推倒的绝对不仅仅是一堵堵砖墙,而是“心墙”,树立的是一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举起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文化育人”的大旗,走出的是一条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

叶鉴铭说,“敲墙运动”只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重构课堂、拓展教学时空的开始,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使学校教学空间与学生学习空间由单纯的教室转变为教室、实训室和车间,由单一的学校转变为学校和企业,这背后完成的是从学科教学到职业教学,再到现代高职教学的高职理念大转变。

刚刚从企业回来的友嘉机电学院数控专业教师吴晓苏告诉记者,这两年自己难得有空闲,每年至少有一大半时间在企业和车间。为了让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接轨,杭职院提出并实施了教师“两大经历”工程,要求广大教师“走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出学校”。第一个是企业经历,明确专业教师3年内必须有不少于半年到企业一线实践的经历;第二个是学生工作经历,专任教师必须担任学生工作两年以上。

2008年下半年,为了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彻底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内容,吴晓苏整整半年时间吃住在企业,整天与工人们一起泡在车间。“一开始对有些新概念的接受确实很痛苦,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知道了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而且了解了整个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情况。”吴晓苏感慨地告诉记者,整整半年时间的企业融入、一线体验,他带回来的是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

然而,在杭职院,“最痛苦”的还不是专业老师,而是一度被叫做“温水青蛙”的思政课和公共基础课老师。“现在我们也一样要下企业,与专业教师、企业师傅打成一片。”思政课老师王玲颇为感慨地说,有些课堂干脆直接设在企业教学区,教授内容完全根据专业要求设定主题,把企业文化元素融进去,结合实训项目进行教学。“让学文的人整天与一堆生硬的机器打交道,无疑十分痛苦,但现在有更多学生的目光投向了我们,思政课比以前上得容易,也更有成效了。”   

学院发展委员会主任却不是院长

——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企业赢”为原则

与其他高职院校不同,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学校的当家人和“一把手”,叶鉴铭的很多兼职却都是“副”的。

“发展委员会主任不是我,而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把手’的盛成皿。”叶鉴铭喜形于色地说。2008320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区校共同组建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委员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盛成皿成为委员会主任,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俞建国是第一常务副主任,而叶鉴铭仅仅是第二常务副主任。

“杭职院就是我们自己的学校,我们每年至少两次专题研究学院发展战略问题。”记者采访时,盛成皿不止一次提到。签约当天,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杭职院共同建立了高职学生创业园,为全市有创业愿望和有可行项目的大学生提供平台、提供支持、提供服务;共同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先进制造业人才培训中心、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图书信息中心;随之而至的还有以大企业冠名的友嘉机电学院、达利女装学院、金都管理学院、新通国际学院、青年汽车学院大楼在校园接踵而起。

友嘉机电学院是杭职院与友嘉实业集团共同成立的第一个校企共同体,从2008411日开始洽谈到正式合作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合作,双方把它称之为“校企共同体”。

所谓校企共同体,是指在政府引导下,校企双方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叶鉴铭说,学校和企业基于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景,共同构建领导管理机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实训项目,共同落实学生实习与就业,教、学、研一体,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三位一体的紧密型校企一体化模式。

友嘉实业集团是全球五大数控机床生产厂之一,在全球拥有54家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涉及各类工具机、电梯、叉车、立体停车库等。其中联座轴承产量为世界第一,占全球份额40%以上,在杭州的企业就有8家。

这么大一家企业为什么愿意与杭职院合作?“校企合作的出路是校企共赢,共赢要以他赢为律。”叶鉴铭道出了问题的关键,“学校首先必须以企业赢为原则,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成企业所美。”友嘉机电学院把专业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每年有近500名毕业生,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要。同时,友嘉集团也把友嘉机电学院作为集团事业部,纳入集团整体规划和全球化发展战略;委派11位企业技师常驻学校,全程参与教学;合并在杭8家企业的培训中心整体迁入友嘉机电学院,并提供价值1400多万元的最新设备,负责所有设备的维护与更新,确保让学生学到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

“现在我也是企业的一分子,可以自由穿梭在企业的车间,随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并引入教学,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吴晓苏颇为自豪地说,友嘉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学校则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了数控技术专业方向,明确了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了基于友嘉岗位实际需要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正如友嘉集团全球总裁朱志洋所言:“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合作办学,某种程度上讲,它正在慢慢改变我们集团的全球发展战略。我要把友嘉集团总部迁到杭州来,因为友嘉的发展在杭州能得到人才保障。” 

为高职院校找寻一条“回家”的路

——三张证书成了学生体面就业“通行证”

方向错了,路走得再远也没有用;方向对了,路走得慢点也没有关系。

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如何给高职院校准确定位?杭职院提出当务之急是重新“正名”:办学定位改为了“立足开发区,服务杭州市”。

企业需要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达利公司曾提出三个标准,一是熟练掌握岗位技术,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工作;二是要了解社会;三是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标准。

“拿到杭职院的毕业证书,不仅仅是因为你的技能与知识,更重要的是你的为人!”这是叶鉴铭在每年开学典礼上都会对新生重复的一句话。

“作为一所大学,培养的应是具有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今天,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明天、后天乃至一辈子”。杭职院明确了自身的教育功能,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文化育人”的办学思路,提出了“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企联动”的教学改革思路和“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规格要求。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以专业能力为先的“首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以方法能力为先的“迁移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以社会能力为先的“发展能力”。如今,在杭职院,看到的是,学校就是工厂,教室就是车间;在学校的合作企业,看到的是,工厂就是学校,车间就是课堂。

今年,达利女装学院6名毕业生不仅拿到了证明学历的毕业证书,还首次拿到了“服装制版师岗位证书”。它由达利公司发起,并联合杭州蓝色倾情、明朗时装、可博实业等7家品牌女装企业共同制定,拿到该证书的学生有优先被录用权,且报酬高于同岗人员一级,一般需具备中高级服装制作工以上的学生方能通过考核。

据悉,从明年开始,杭职院将全面推行“三张证书”制度,除了学历证书、岗位证书外,还有学校给每一位学生新颁发的“学力证书”,证书上写着学生能熟练掌握什么、掌握什么、了解什么等。“学力证书”由杭职院院长、合作企业总裁、二级学院院长共同签发。“我们签下的是杭职院的信誉,是对学生在本专业首岗适应能力、多岗迁移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认可,是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叶鉴铭郑重地告诉记者。

“我们在每个项目教学中都会对学生进行评价,每个学期对学生会有个综合评定,毕业时会综合学生每个学期的评定和平时表现来综合考量学生的‘学力’。”达利女装学院常务副院长许淑燕介绍说,现在达利女装学院已经在为2009级学生的评定做准备。

校企的共融,专业的共建,人才的共育,最终受益的是学生。目前,杭职院2010届毕业生的签约率已达97.66%,友嘉机电学院的学生成了友嘉企业及其客户群的“香饽饽”,达利女装学院学生均为达利公司急需的技术、管理实用型人才,学生工资水平普遍比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学生高出10%以上。近日,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2010届毕业生作品展示会上,达利(中国)、卓尚服饰、明朗时装、汉龙威尔服饰等杭州主流企业不但把该院2010届毕业生一抢而空,还纷纷预订了明年的毕业生。

201072日《中国教育报》)


 

职业教育服务“三农”

 

温州科技职院“农业流动总医院”助农民致富

   中国教育报记者   朱振岳 

 


“没有想到啊,我没有土地没有资金没有文化,又上了年纪,却靠‘农业流动总医院’的帮助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城北岙镇东郊村农民陈国标日前感慨地对记者说。

东郊村资源和人力双贫乏,是海岛洞头县的欠发达山村。57岁的陈国标,无土地无资金无文凭,是东郊村一个典型的被边缘化的留守村民,常年来都靠打零工糊口,生活十分困窘。2010年春季,陈国标开辟了几亩荒山,种植水果玉米,一季竟净赚了1万多元。尝到了甜头后,他还牵头成立水果玉米专业合作社,通过扩大规模、巩固市场优势,带动其他留守村民一起实现致富梦想。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一所特殊的医院——“农业流动总医院”。

“流动总医院”助农民走出发展困境

浙江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苏孝永正是这一特殊医院的创始人。200812月,作为温州市派出的指导员,苏孝永主动请求进驻东郊村。刚到洞头,当地领导建议他换个村子开展工作,但是他却认为东郊村在全国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流动总医院”能显现成效,对洞头、对温州乃至全国都有示范意义。

为改变东郊村落后面貌,苏孝永带领“流动总医院”果蔬、动物、农产品营销等领域的专家给东郊村发展把脉问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传授本土化的实用技术,并用通俗易懂的现场教学及综合示范等手段,帮助该村农民快速掌握配套的技术组合。2009年,通过“流动总医院”的推动,该村集体收入比前一年增长2倍多,东郊村终于走出了二十多年难以发展的困境。

“‘流动总医院’是国内农业综合服务的集成创新,我们创建这个平台的宗旨就是要大力发挥学院农业专家和学生的作用,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动植物疾病多的难题,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苏孝永说。

据悉,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流动总医院”下设动物流动分院、作物流动分院、蔬菜流动分院、园林流动分院、农业企业诊断流动分院和一个综合门诊部,分门别类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本着“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流动到哪里”的理念,通过专家门诊、巡回门诊、企业诊断门诊、基地示范门诊等方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零距离”开展门诊服务。

网络门诊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网络门诊是“农业流动总医院”创新的一种服务方式。“农业要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就要和网络化接轨,让农民能够利用网络来寻求帮助。”苏孝永说。为此,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根据专业服务要求,依托学院专家资源,整合社会专家资源,建立了“农业流动总医院”网站平台,内设蔬菜瓜果、农化产品、大田作物、巡回服务、解疑答惑等板块,实现了更方便、更快捷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3年来,通过开展流动服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累计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甜玉米新品种200多万亩,推广番茄、花椰菜、盘菜、冬榨菜、黄瓜、蓝莓等果蔬新品种20多万亩,仅在温州市就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0亿元。2009年还为全市农民减少化肥用量2091吨、农药63.37吨,减排畜牧养殖污水35.6万吨,大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农民和农业企业家成为“农业流动总医院”的直接受益者。200710月,超级害虫烟粉虱在温州地区传播,致使大棚番茄黄化曲叶病爆发,使菜农损失惨重。灵昆镇九村种植番茄的张明汉当年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损失近10万元。次年8月,他采用“流动总医院”许方程老师的综合防治新技术,获净利润10万元。学院为此构建了一套“50目防虫网覆盖+黄板预警+适时用药”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在番茄生产上应用,抗病毒率达90%以上。通过“流动总医院”这个平台,学院已向温州市乃至全国推广该项技术。

“一站式”与“快餐式”结合

培训实用人才

“农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们要通过‘农业流动总医院’,培育一批学农爱农亲农专农强农的实用人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徐和昆说。“一站式”与“快餐式”培训相结合是“农业流动总医院”常用的农业技术培训方式,“一站式”是指在农闲时集中办班对农民进行培训,重点开展蔬菜新品种示范推广、先进实用种植技术、食品加工等农技知识的传授,同时将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通过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考核鉴定,达到“培训一批、上岗一批”的目标;“快餐式”是指在农情关键期以及春耕、灾害等应急时期,组织农技专家到大田现场进行不间断的滚动式指导,面对面、手把手进行即时、实地培训,这种形式深受农民欢迎。

近几年来,“农业流动总医院”的专家们入村头、下田头,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40多期,共有3万多名农民和农技人员参加培训,同时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使10万人次农民受益。据统计,2008年以来,温州各地接受农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平均月收入1000多元,比未受训农民高出约300元。

“我们将发挥农科教一体化优势,不断加大‘农业流动总医院’的品牌建设力度,成为学院培养更多优秀大学生投身‘三农’、服务‘三农’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吕一军如是说。

2010925日《中国教育报》)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参考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摘编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聚焦我院办学特色  78日,“北京市高职教育媒体开放日”在我院举行。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现代教育报等媒体,北京市教委委员孙善学、高教处副处长田洪滨等领导莅临我院,听取示范建设情况汇报。

在汇报会上,陈建民院长介绍了我院的办学特色、办学经验、办学成果和社会反响。陈院长介绍我院搭建产学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多样化订单培养;“双翼齐飞”,提升双师素质;“三真一多”的“学训一体”的实训室;项目化教学改革;就业工作“六抓”模式;生源结构不断优化,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等情况。

陈建民院长精彩的发言亮出了我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引起了媒体记者的极大兴趣。媒体记者就订单培养、学生就业、服务社会等问题纷纷提问。同时,记者们现场采访了市教委委员孙善学、2010年全国高职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大赛一等奖的学生代表。

媒体记者表示将与学院就育人特色、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学生就业等方面做进一步沟通交流,把我院示范校建设成果和办学特色向社会宣传推广,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采访完毕后,教委领导及媒体记者在学院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建筑工程系的实训室。

据悉,为了迎接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职教育座谈会的召开,反映北京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组织邀请了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10家新闻媒体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开展“北京市高职教育媒体开放日”。

宣传部 李福兰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program/general/moban_9/show.asp?id=45074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新闻媒体聚焦财贸特色 示范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78日“北京市高职教育媒体开放日”在学院举行,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教育电视台等10家新闻媒体,市教委高教处领导田洪滨、宣教处领导曹萌莅临我院听取示范校建设情况汇报。

来宾在院领导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以古代布币和刀币为主题造型的学院大门,以“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京杭大运河”为主题的“商苑”石雕园、彰显财贸元素的“算盘雕塑”和素养展厅等财贸素养教育基地,来宾对我院重视环境育人,精心构思校园文化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学院形成的以“财贸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

汇报会上,王茹芹院长从“校园文化讲育人、‘能财会商’财贸双全的财贸人才、财贸‘订单班’深受企业欢迎、北京城市商业规划‘出生’在财贸、千万培训大单落财贸”等五个方面生动介绍了学院办学特色、办学经验、办学成果和社会反响。王院长说,学院坚持“面向首都服务业,培养财贸人才”的办学定位,在示范校建设中,重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深入探索富有财贸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素养教育模式,用文化滋养财贸儿女、以文化培养财贸人才,财贸学子具备了“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的职业素养。她说,经过50多年对财贸人才职业能力特质的研究和实践,学院精心构建财贸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使“能财会商”成为财贸人才进入商界职场的“品牌标识”。同时校企合作“就业导向型订单培养”了大批“上手快、素养好、留得住”的财贸人才,深受首都商业企业欢迎,就业形势十分火爆。王院长指出,学院重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总揽了北京市“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和对重要城市产业功能区、区域商业规划研究,发起了京商研究,以科研咨询和职业培训直接服务行业企业,与王府井百货集团、全聚德集团等几十余家知名商业企业开发合作项目,与行业互融并进、共创共享”。近日,北京烟草专卖局(公司)将千万元培训大单交给了我院,双方确立了长期、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王院长最后强调,以金融业、商业为标志的首都服务业创造的GDP居首都全局72%以上,财贸人责任重大,学院将承担好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历史责任,创新教育,创新未来。

王院长精彩的发言亮出了学院人才培养的财贸特色,突出了服务社会、服务首都建设的办学功能,引起了媒体记者的极大兴趣,纷纷就“财贸素养证书”、“订单班培养”“火爆就业”等相关问题竞相提问,并现场采访了与我院长期友好合作的企业代表、荣获全国高职物流技能大赛一等奖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代表。一个半小时的汇报交流愉快而短暂,媒体记者表示将与学院就育人特色、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学生就业等方面做进一步沟通交流,把我院示范校建设成果和办学特色经验向社会宣传推广,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201007/20100708.html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展示财贸人才职业能力 交流顶岗实习教学成果                   ——学院举办第七届毕业生职业能力展示会  火红六月,激情飞扬,学院第七届毕业生职业能力展示会于618日在通州校区举行。今年展示会最大的亮点是将展示活动从台上搬到台下,各项展示均基于真实的工作环境,更加突出了开放性与实操性。北京卜蜂莲花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谦详益丝绸有限公司、华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招商证券人力资源部、用友畅捷通软件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参加了展示会。

院党委书记韩宪洲、党委副书记杨禾、副院长王成荣、姜韵宜、吕一中、院长助理李宇红等院领导出席开幕式。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田洪滨致辞,对学院第七届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展示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并表示学院五十多年来始终与首都经济发展同步,在高职院校中树立了典范,希望我们进一步深化财贸特色,继续培养“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能财会商”的高职人才,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全国高职示范校。

随后进行的财贸记录挑战赛中,中专部杨丽同学和金融系魏晓朵同学分别打破了小键盘盲打和单指单张点钞技能的学院记录。

开幕式后,八个系部分别进行了超市及专卖店商品陈列与销售、证券产品推广与营销、特色旅游产品设计推广与导游讲解、物流储配方案实施、会计岗位业务、国际商务会议、美发造型设计、会务组织与综合服务等项目的技能展示。毕业生们展示的都是当前商业服务业热门专业的核心技能,娴熟的技能、镇定的表现,俨然已经成为了“职业人”,他们的展示令现场的企业代表、师生赞叹不已。

经过专家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的打分,通过对内容创新、能力运用、展示效果等各方面的综合评定,最终艺术学院的美发造型设计展示荣获了一等奖,信息物流系的物流储配方案的实施以及工商管理系的专卖店丝绸商品展示与销售荣获二等奖,艺术学院的户外运动品牌橱窗展示、工商管理系的超市食品、日用品展示与销售和基础部的会务组织与服务综合技能展示荣获三等奖。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201006/20100618.html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为我院中层干部作重要报告

201096下午,一直关心、支持我院示范校建设的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同志参加了我院2010年暑期干部工作会,并在会上做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报告。

刘利民主任指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首都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都作为首善之区,要在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贡献。他说,北京教育要结合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新要求,提高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契合度。在谈到职业教育发展前景时,刘利民主任肯定了我院一直以来在高职教育改革方面进行的不懈探索和取得的成效,希望学院继续高举改革创新旗帜,做高职教育的试验田,起带动和示范作用。

王茹芹院长主持了报告会,她对北京市教委和刘主任长期以来对学院的关心表示衷心感谢。她说刘主任的报告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还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学院将不辜负上级领导的信任,站在北京世界城市定位的高度理解高职教育的使命,以示范校建设验收工作为契机,把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主线,切实提高教育实效,为首都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素质做出贡献。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201009/20100907.html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为我院中层干部做培训

97下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来到我院暑期干部培训会现场,就德育与人才培养,为全体中层干部做了一场《成人与成才》的精彩报告。

王书记结合自己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经历,以及多年来对德育工作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列举了校园内德育缺失的现状,对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进行了反思,精辟地概括了学校育人的使命和育德的方法,特别强调了教书育人,育人为先;高职德育,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他指出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尽管德育工作面临种种挑战,但是育人工作仍然大有可为,鼓励广大教职员工要认真解读教育对象,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将教育与服务统一起来,高质量地完成教育使命。

我院党委书记韩宪洲主持报告会,对报告做了高度评价。他说:王书记的报告资料丰富、信息量大、角度新颖、论述精炼,对我院深入探索具有高职财贸特色的育人模式大有启发。广大中层干部也纷纷表示,通过讲座,进一步增强了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会继续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做教书育人的表率。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201009/20100908.html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市教委在我院举办北京市高职教育媒体开放日活动  为扩大北京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市教委组织“北京市高职教育媒体开放日”活动。78日上午,来自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现代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共8家媒体单位的记者应邀来到我院,对北京市高职教育和我院的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

市教委委员孙善学、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田洪滨、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调研员曹萌出席了开放日活动。我院党委书记赵文、院长王海平、副院长安江英和院长助理么居标热情接待了各家媒体记者。与学院建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合作企业代表SMC(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彤、SMC(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傅沛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人员发展科高级经理李文波应邀参加了活动。开放日活动由田洪滨副处长主持。

孙善学委员首先向媒体记者介绍了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重点介绍了今后北京市高职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要做的八项主要工作。王海平院长介绍了学院的建设情况、取得的成效及未来的发展思路。随后,媒体记者就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等问题向市教委领导、学院领导、合作企业代表、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了访谈。最后,市教委领导、媒体记者在我院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学院的数控技术、汽车制造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记者们边拍摄边采访,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宣教部)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222.249.138.213/news/2010-07-08/248.html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我院承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仿真技术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  73031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仿真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仿真技术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仿真技术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京民大厦隆重举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张西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综合处处长刘培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信息远程处处长陈卫军、北京市教委科研处处长赵胤慧、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王海平、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办公室主任岳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仿真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双和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40多所院校和企业的12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仿真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田宏忠主持。

会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王海平致欢迎词,他希望借助仿真技术专业委员会提供的平台,将各大院校仿真技术专业发展得更好。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办公室主任岳华介绍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工作情况和发展成绩。仿真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晓蓬作2010年年会工作报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综合处处长刘培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信息远程处处长陈卫军作重要讲话,对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要求。会上还举行了全国首届仿真技术论文及第二届优秀仿真软件评选颁奖仪式,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张西月等领导为获奖者颁奖。我院参评的4篇论文和2个软件获奖,同时学院获集体组织奖。

本次会议以“虚拟仿真技术及绿色教育”为主题,旨在“推广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会议期间,举行了“仿真技术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仿真实训基地挂牌仪式,与会代表参观了我院亦庄校区及实训基地,参观了中关村虚拟现实聚焦区,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会代表对我院的承办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承办此次会议,宣传展示了我院的办学水平和实力,增进了仿真技术的学术交流,将有力推动仿真技术在我院实践教学上的应用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信息中心)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网站,http://61.4.82.144:85/Article.aspx?aid=299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我院召开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暨第一届理事会会议  经江苏省教育厅、民政厅批准,我院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通过基金会这一募集资金、凝聚人心的平台,开拓全新渠道,增进校友互动,汇集各界力量,支持、参与我院的教育事业发展。

2010730下午3:00,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会议在中山校区办公楼5楼会议室召开。理事吴学敏、李彩虹、霍雄飞、潘庆阳、陈桂兰、刘畅、张本海、高宏彦、李世清出席了会议,监事丁鸿利、华中同志列席会议。会议选举吴学敏同志担任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李彩虹同志担任秘书长,会议还审议并通过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

潘庆阳理事通报了我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筹备情况:申报工作始于2009年,20104月,经院党委会讨论、研究,同意成立基金会。 2010625日,经教育厅和民政厅审核、批准,基金会正式登记、注册、成立(苏社管[2010]77号文)。

作为非盈利性的独立法人,基金会在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和登记机关江苏省民政厅的指导下,依法独立开展工作。本基金会的宗旨:促进学院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争取政府资助和企业、社会团体、自然人的支持和捐助,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奖励优秀学生、优秀教师;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会上,与会理事、监事畅所欲言,为基金会未来发展献计献策,纷纷表示:将充分把握百年校庆之良机,留住校友回报母校之浓情。做好宣传、提升形象、广交朋友、积极筹资,在“示范”后建设中,再创佳绩,共同努力,将基金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我院建设的一个加速器,成为实现各项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撑点。

最后,会议明确了基金会近期工作的具体问题:秘书处挂靠学院发展规划处;财务事宜委托学院财务处代管;运作制度、管理办法、工作职责等责成秘书处尽快起草;基金会网站,由学院宣传部筹建,秘书处配合,以扩大影响,使之成为基金会和社会各界的互动平台。

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是国内外知名高校筹措办学经费的一条重要途径和通行做法。我院领导高瞻远瞩、以先进的战略意识,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无疑是我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基金会的成立,使我院的办学之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使我院的事业发展,又写下了新的篇章,它将挥毫记录社会贤达、热心人士和各届校友用爱心铸就的辉煌。

                (发展规划处)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niit.edu.cn/NewsShow_cn.asp?Id=3089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各系与数字科技园众企业共商产学合作大计  621日下午,在数字科技园区内,我院电子系、国贸系、艺术设计系、机电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系、会计系、管理系、化工系、建筑系等九个系的负责人与园区内近20家骨干企业及规模较大企业的总裁或总经理就开展产学合作进行了对接研讨。学院副院长张学库和教务处副处长施立钦出席了会议,数字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沈瑞云主持会议。

在此次对接会上,校企双方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共同就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电子系与大正工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国贸系与宁波美联外贸服务有限公司以及艺术设计专业与道和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平安技防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等,都已经先行开展了深度合作的尝试,提供了其他各系可资借鉴的经验。会上,美联公司的代表白甬明秘书长还专门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产学结合工作谈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会上,部分系与有关企业一拍即合,达成了初步合作的意向。如:国贸系就如何利用宁波美联外贸服务公司现有客户资源,让学生参与实际外贸业务流程与该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电子系与大正工业机器人公司就如何利用学校资源,开展有前瞻性的科研合作事项达成合作意向。有些企业则表示要在会后另择时间,与相关系进行深入交流。整个对接会气氛热烈,校企双方都表现出很大的合作热情。

张学库副院长对各企业长期以来支持学院的教学工作表示感谢,同时也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和双赢性做了进一步分析,他希望双方能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案,创新性地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参加本次会议的企业有杭州信达投资咨询估价监理有限公司宁波开发区分公司、宁波开发区平安技防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开发区大正工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宁波美联外贸服务有限公司、宁波进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宁波安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铭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开发区安瑞进出口有限公司、宁波开发区杰马克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宝笛玩具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道和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等18家园区骨干企业。

             数字科技园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nbptweb.net/ViewNews/SchoolNews.action?schoolNewsBean.id=2619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我院举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报告会  我院于424日上午举行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解读报告会,邀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组专家、教育学博士吴岩教授做专题解读。

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规划和管理研究。《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启动后,他参与了其中职业教育部分的起草。今年3月,教授还参加了教育部举行的《规划纲要》职业教育专场解读发布会。

吴岩教授在当天的解读报告中指出,《规划纲要》制订的思路就是改革、发展、规划、战略;《规划纲要》的主旨核心是公平和质量。公平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的价值判断,保障的是社会和谐;质量保障的是经济发展。要达到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公平和质量问题。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和创新。温家宝总理曾在《规划纲要》起草的过程中强调: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深水期,所以发展是以改革来带动,而不是以发展来带动改革。

吴岩教授指出,要深刻理解《规划纲要》必须掌握两个方面:第一,教育发展到2020年,国家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化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一目标的提出,充分显示了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信念。第二,《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这是规划的一大亮点,也表达了本届政府大力发展教育的决心。

教授还指出,《规划纲要》是按照六大发展任务、六大改革任务、六大保障任务的顺序写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每一章里面都有表述,而不是仅仅集中在一章里面。对职业教育的规划,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提法前所未有。《规划纲要》的第六章“职业教育”的第一条便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到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所在,要摆在关键位置。温家宝总理在《规划纲要》的起草过程中,曾经说道: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一个人连就业岗位都无法保证,他哪来做人的基本的尊严,更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和发展经济。二是对校企合作发展的提法前所未有。《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就业为导向,以合作发展为动力。“合作”指向双方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合作发展,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合作对象的发展,学校的合作不会持续。因此,《规划纲要》提出“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的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三是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两者要协调发展,而无孰轻孰重的问题。

此外,在“高等教育”一章里则反映出三大变化。第一,明确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其中有一句话,“提高质量是发展高等教育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这为高等教育发展开辟了很广阔的空间,表明高等教育可以在资源分配上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第二,《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这其中的“高等学校”也包括了高等职业院校。第三,《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今后发展重点是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其中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指向就是高职教育。

吴岩教授强调,今后一段时间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或者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的每一位教职工都应该跟国家的整体战略目标同步,承担起高职教育发展的责任。他希望,宁职院能够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军学校。

本次报告会还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院长贺贤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高级顾问朱高峰,教育部职成教司原司长、我院高级顾问杨金土和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处长出席并讲话。

贺贤土院士作为我院的院长,对学院的发展寄予了厚望。他在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把学校的资源贡献给国家、社会。宁职院从它的定位来说,应该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应该密切地跟当地经济结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来说,要创新,而创新的基本点是为社会、为国家解决技术问题,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创新科技人才。此外,贺院士强调,高职教育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研”不能丢。

朱高峰院士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高职教育要处理好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品德塑造的问题,要同步关注学生质量、教师质量和教学质量。

杨金土司长在讲话中指出,宁职院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力度,更多地关注社会评价。他说,社会服务的问题是牵动全局的,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会提升最重要的两个核心竞争力:一个是实力,一个是特色。如果学院帮企业解决的问题越大、越多,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会越好,那么学院的声誉就会越高。

吴爱华处长在讲话中指出,高职院校一定要把改革作为一种常态思想,作为一种习惯,不断地进行持续的改革,才有可能持续地示范。在发达国家复兴制造业的背景下,对我们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又增加了国际竞争的压力。所以,我们有必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坚持工学结合、产业合作的方向,另一方面要用国际化的标准来设计专业的培养内容。

此外,四位专家、学者都特别提到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他们强调,要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教师只有学会研究、拓宽视野、提高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宣传部)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nbptweb.net/ViewNews/SchoolNews.action?schoolNewsBean.id=2557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我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论证会在泗洪县举行

2010911-12日,我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泗洪现代农业园建设实施论证会在泗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举行,俞禄生副院长及相关驻点专家参加了会议。

俞禄生副院长就我院制定的泗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与运行管理方案的内容做了介绍,并就产业园区建设各规划区的实施主体、建设进度、责任人等关键问题同对方交换了意见,泗洪县薛东风副县长代表泗洪县委县政府对我院制定的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行管理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督促各部门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产业园区建设与我院实施无缝对接。

会后,俞禄生副院长一行和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一同查看了产业园区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并就工程建设交换了意见。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http://www.jsafc.net/Jsafc_Main/News/201091417738.html

天津职业大学   校工会举办“走进世博、感悟世博”图片展  2010647日,学校组织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进个人及部分一线教师70人参观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大家领略了世界科技精粹和五大洲人文风貌,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品位。参观中教师们拍摄了内容丰富的图片,近日校工会举办了“走进世博、感悟世博”图片展,共选出了80多幅照片,分美好记忆、多彩世界、主题展示三个板块,在教职工文化娱乐中心展出。

(工会)

(天津职业大学网站,http://www.tjtc.edu.cn/school/try_browse.php?id=2266  


 

大学生校园挂职 江汉职院探索高职党建新途径

于业成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校学习时间短、注重校外实习实训是其重要特点。如何给考察对象更多的锻炼机会确保发展质量,就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主要课题。对此,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党委进行了大胆探索,从2008年下半年起,利用校园挂职的办法在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收到可喜成效。 

所谓“校园挂职”就是为了发挥学生党员或培养对象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带团建,挑选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团支部和班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

该院08级预备党员李悦刚刚开始担任2010级旅游1班辅导员助理。他说,目前,整个学院担任助理班主任的同学就有近百人。据了解,该院所确定的“挂职”对象不单包括学生党员,也包括拟发展对象,将学生从积极分子阶段就进行“挂职”锻炼,以便在较长时期内予以观察考核,发现问题,体现培养价值。

学院提供给学生的岗位主要有辅导员助理、系领导助理和心理辅导员三个类型。这些岗位既有一定的广泛性,又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既有领导岗位,又有一般管理岗位,还有不具有管理权限的民事岗位。该院06级学生党员,现在潜江市科技局工作的汪金华就认为,这些岗位不仅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也提高了其宣传发动、与人沟通、做好他人思想工作的水平。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采取就近原则”,该院管理系党总支书记马金诚介绍,属于院系一级的学生干部往往安排在系领导助理的岗位,这些学生平时工作接触面比较大,熟悉环境,工作经验相对丰富,上手更快,更适合从事这种涉及面广相对复杂的工作。另外的培养对象一部分担任辅导员助理,协助辅导员管理班级事务,但他们区别于一般班级学生干部,管理权限更大,管理范围更广,不局限于某一块的工作。一部分担任学生心理辅导员,一般是每班两名,一名男生一名女生。考虑到符合培养条件的学生人数可能会大于岗位数,采取了定期轮岗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行“挂职”锻炼。

对“挂职”学生采取挂牌上岗、日程公开、定期述职的方式进行考察与监督。学院要求挂职学生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公示自己的工作情况,将自己置于同学们的视野中,让便公众更充分的了解、更真实的评价。

学生挂职锻炼这一新举措深得领导师生的好评,大家普遍认为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考察对象参与热情高,工作积极,进步明显,是考察人、锻炼人、提高人的有效平台。以管理系为例,从2008年下半年试行以来,共有22名学生党员和近60名入党积极分子接受了这项锻炼,12名预备党员考察合格如期转正,46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核优秀,已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通过学生挂职,为我院学生管理注入了新血液,引进了新思维,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思想、更新观念,对推动学院工作更加贴近学生、更好服务学生意义重大。”该院院长杨文堂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edu/2010/09-15/2534777.shtml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成了发明家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丁传安

 


近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喜事不断:

电子信息工程系游维副教授收到了一份评估报告,经估算,由他发明的“方便安全插座”的市场价值为3760万元,该发明已于今年5月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消息一传出,各家企业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机械系副教授赵东宏研发的项目“塔机可调式辅墙撑杆”也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而早前他研发的“牙刷机械自动夹具”解决了困扰牙刷行业多年的生产性难题,投入生产后,为企业节约了1500万的生产成本……

人们不禁好奇:一所普普通通的职业院校,教授何以有如此多的科研成果面世?而当众多的教授成了发明家,又会为这所院校带来什么变化?

在该学院党委书记曹雨平看来,“教而不研则浅,管而不研则滞”。该学院历来都把教师的科研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建立文化和管理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内驱力;倡导教师以科研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各种现实问题,并建立了“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模式;同时,以建设各级优秀教学团队、“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精品课程”为平台,让教师在反思与发展中收获成长。

内驱力是根本,而外部的保障与支持更是必不可少。近年来,扬工职院通过“定量考核—质量监控—评优选拔”的办法,制定了《教科研量化考核办法》、《教科研奖励办法》等制度,将是否参加教科研活动、是否参加教改和专业建设作为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的标尺;通过高教研究室、质量监控保障室、系部科研考核组的组织机构,对各课题组、教研组进行绩效考核;通过评选优秀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的活动,给予政策扶持和经费保障。该学院院长张新科说,近年来,该学院在教科研经费上的投入和奖励已达上千万,大大激发了教师搞科研的热情。

    一个个研发专利的问世,一项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引领了更多的教师投入教科研工作、为生产技术服务的热潮中。机械系教授王武林研发的“小型生物质气化炉除焦油方法与装置”解决了户用生物质气化炉焦油含量高、热值低的问题,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国家发明专利申报正在实审阶段……

在教师的引领和感召下,扬工职院的“学生科学家”也层出不穷。该学院07级机电一体化班的舒甦同学发明的“水产养殖增氧机”和“可剥电线绝缘层的手用夹钳”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电子系学生王莉莉和王飞在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机器人分拣搬运”项目一等奖,陈琼和张凯获得了“机器人游江苏”项目一等奖。

  2010713《光明日报》)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项职业能力助学生就业

中国青年报记者  甘丽华  实习生  袁于飞

 


杜娟一毕业,她就签约了深圳一家电子公司。其实,她在那家公司已经实习了近3个月。给这家公司领导印象最深的,是杜娟的沟通表达能力。她签约公司的时候,还被破格提拔为生产线管理者。 

杜娟毕业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外秘班,“我能轻松就业得益于在校期间进行的20项基本职业能力训练”。杜娟说的20项基本职业能力训练是该校学生工作处历时两年的探索实践。 

这一思路是高职院校按社会需求办学的体现。两年前,学校随机选取100家来校招聘学生的单位进行调查,其中有71家对基本职业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排在前5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分别为:沟通能力、使用工具能力(主要指计算机操作、外语应用和写作)、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些基本的职业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培训。”该校党委副书记李洪渠说,高职教育的功能不是挑选优胜者,而是使每个高职学生的个性优势充分自由地发展,成为具有基本职业能力的“准职业人”。 

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学校学生工作处出台了《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实训指导书》,书中列出了包括参加企业人士报告会、一周企业体验、同学交流、事件分析、主持会议、提出并让他人接受某一观点、课前无主题演讲、学做PPT文件、了解10个企业、写一封道歉信、职业礼仪等20个项目。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组织和要求都十分详尽。各个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特点,结合教学,突出训练,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训练。 

“大—刚进校时见了生人会害羞,人多的地方还胆怯。”大二学生姚迎行说,自从走上讲台做了3次无主题演讲后,胆子大了起来。现在他当了班长,还参加了3个学生社团。 

一位同学在日志中这样写道:“辩论赛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比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参赛的过程中与辩手结成了密不可分的战斗群体,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算算亲情账,学会感恩,学会道歉”的活动中,很多学生写信给父母老师。他们坦言:“什么最重要?亲情。我爱我的父母”;“我要跟父母道个歉、我错了”;“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要把老师的知识‘偷’过来”。 

在学校的户外素质拓展基地实训过的一名张姓同学,尽管有恐高症,但在同学的再三鼓励下,还是完成了高空速降和信任背摔等训练任务。这个同学说:“信任他人就是信任自己,有良好凝聚力的团队才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我终于战胜我自己啦!” 

“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来的,素质是靠活动和教育的感动内化来的。”李洪渠认为,目前,在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实训已经得到了重视,通过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仿真型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等方式得到系统全面的培养。但专业之外的基本职业能力训练却未能系统、全覆盖地实施,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着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所以必须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基本职业能力训练,以适应职场需要。 

“为学生负责,为学生创造价值”,该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周久军说,为学生创造价值就是要满足学生职业化成长与发展需要,要协助学生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过渡。

   2010823《中国青年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参考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院国家示范校建设取得成效

 


20078月获准成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以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抓住有利契机,积极构建“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模式,在办学途径探索、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做好学校发展顶层设计

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技能”为育人目标,确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以面向“三农”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为宗旨,确定了“做强自己,辐射全省,引领高职发展”的示范定位和“以农为本、工农结合、以工促农、农兴工旺”的办学特色定位。本着内涵发展、示范建设、强省规划同步推进的原则,设计了包括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及食品加工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等6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和建成6个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以及实施落实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与实施农村职教帮扶工程、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开展技术服务工程、实施院县共建工程与支援新农村建设工程、建设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的北方寒地设施园区工程在内的四项“培训工程”,使学校找准了为区域经济服务、为高教强省建设服务的定位,进一步理清了内涵发展思路。

二、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学院确立了“以农为本、稳工兴农”的专业发展战略,大力兴办农科类专业,以工科办学优势带动和促进农科专业发展。特别是自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来,针对涉农专业学生不愿报考而农村经济建设又急缺农科类高技能人才这一现状,免费招收农机、设施农业专业学生100余名并免收学费200多万元。目前,学院有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农技制造与装配等10个涉农专业,在校生达1170余人。与知名企业如美国凯斯纽荷兰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哈尔滨农科院及北大荒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享人才培养成果,达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效果。近两年来,学院还投入2500余万元用于改善专业基本办学条件,使仪器设备总值达到6000多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达8350元,学院还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畜牧实训中心等国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机制,行业、企业参与度提高

建立了校企合作制度,规范合作内容、形式、运行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等内容,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与上海三一重工集团、飞鹤集团等108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3年来已有千余名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走上了工作岗位。引入世界知名企业,合作建立集“生产、培训、教学、服务”四位一体的美国凯斯纽荷兰生产与售后服务培训基地,一方面完成公司产品生产任务,同时接受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学习农机操作新技术,培养售后服务能力。学院还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的作用,召开校企合作会议,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合作企业达320余家,行业、企业参与度由过去的46%提高到62%

四、以核心课程改革为重点,课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近3年来投入500万元用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内容、实施环节及教学团队建立,共启动核心课程50多门,出版工学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30多部,核心课程建设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达到一流水平。2009年又新增3门国家精品课程和4门省级精品课程,使国家精品课程达到6门,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4门,名列全省首位。同时,学院还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辐射能力和共享水平建设,辐射省内20所高职院校和全国12所同类院校,充分发挥了示范性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基本素质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教学内容服从岗位能力培养和素质要求、采用实境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把基础课程改革融入到专业整体改革中,开发了以问题、活动为载体的学习领域,以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学生学习兴趣变浓,探索、进取合作精神得到培养,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五、以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锤炼师资队伍

投入350多万元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制定并实施了10项管理办法,实施百名骨干教师下企业、百名企业骨干进课堂、百名教师出国学理念、百名教师进修上水平的“四百工程”,选派教师赴英国、德国、法国等地学习先进教育理念,选派165名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选派300多人次参加各种培训,还邀请了100多名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承担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顶岗实践。学院还高度重视国家、省和院三级教学团队建设,目前共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9人,农业部教学名师2人,国家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会委员3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和“农业机械教学团队”分别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2008年、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充足的实验实训条件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使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在95%以上,2009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7.15%,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85%,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0%

为使示范建设成果共享,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学院先后与527所高中职院校签署对口支援建设协议,并先后派出50余人到高职院校开展专题讲座100余场,培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6000多人次,结对子支援重点专业30多个、精品课程50多门,共享示范建设成果30多项,有力地带动了我省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

 (来源:教育部网站,转载自http://zhijiao.jyb.cn/sjts/201007/t20100726_377915.html


 

 


主办: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

编辑: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信息系统部

 


图书馆网址:http://lib.bvca.edu.cn

电话:(01080358899-654     Email:qq332007@hotmail.com